联邦留学辅导
鸣挚海外家政服务
代购代带网
人口普查
买书

英国伦敦华人网 - 英国伦敦第一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66|回复: 15

地球上第一个提出处理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的专家在中国

[复制链接]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发表于 2007-2-12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上第一个提出处理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的专家在中国,他在下面的网页上发表了处理的方法。http://bbs.cctv.com.cn/forumthread_search.jsp?id=6744012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原文

下文是作者的原文:* Q2 s7 [( v+ L
  / B' j1 ]( t. l  e
温总理: $ _7 J0 ^$ ^1 ?/ N
   你好!在你日理万机之时给你写这份公开信,是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而写的。我是一个退休的科技工作者,看到当今和过去我们国家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
; T3 ?' D" W3 h1 M+ L% v2 O- A) q( d( D) L' S8 v
一  要做好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工作。 ' S! }0 i( Q6 B/ a1 m0 h& S4 I
   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很有限,而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不可再生资源的拥有量少得可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我国又是资源消费大国。由此可知,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
" U. T* ^/ z$ J! N. n8 A   周总理在世的时候,就连包钢生产的废渣都不出口,要留下来自己开发使用,目的就是保护有限的资源不流失。而我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或是采用一些落后的方式开采、冶炼,浪费了不可再生资源,或是出口国外,损失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实在令人可惜! # l3 J! @8 P5 b+ V6 V& J% f
   众所周知:美国等发达国家自己地下有石油等矿产资源不开采,而是从国外进口;日本把从中国进口的煤炭倒入大海储藏起来,日本本国有森林资源,可他们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却是从国外进口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知道保护本国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不可再生资源,挖一点就会少一点,出口一点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得少用一点。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今后的世界发展必将会为争夺越来越少的不可再生资源而战--美国侵略伊拉克就是拉开了不可再生资源争夺战的序幕。 % _, d" s  s5 P% n2 Z& N5 }
   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时不我待。你在位期间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尽快为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立法,把有限的资源保护好,争取尽可能多的留给后人! ; ]0 |! \. E6 p  W% W; ^" U/ Y

; q6 `5 W  w0 D! r" R二  切实做好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
2 f# n2 O: g* \, Y% ]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焦碳是钢铁行业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原料。在计划经济时代,炼焦用煤是不能用来作动力(烧锅炉)用煤的。现在大量的炼焦用煤被用来作动力用煤,致使将来炼焦用煤短缺不说,炼焦用煤中还含有大量的有用的化工原料也被白白烧掉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建议你在位期间纠正用炼焦煤做作动力用煤的错误做法,保护好炼焦用煤不被浪费!
, W- e: M$ M/ Q, V
/ I# e4 k! Q9 A* g三  把水留住
* h  |) b3 x, c( R! I, T: `   我国西部地区缺水,但是不缺风和太阳以及峡谷。国家应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在下游地区不用水的时候,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把流向大海的水引至峡谷储存起来,供来年使用。
! V: Y" C7 \" @- ]
) {8 a$ q) a3 n6 P. Y, d5 e2 ]四  杜绝一次性筷子的生产,组建植树兵团 / }  ?' u! m; [$ \; D0 w6 H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温室效应是咋来的?美国科学家把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方法科学吗?这都是应该引起人类高度关注的问题。
) R3 q# I2 C2 i% @# F" H! v$ j   殊不知,人类在享受地球上的资源的时候,就在有意无意的破坏着地球的环境,使得地球的环境日趋恶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那一样都离不开能源。而就是人们在使用能源的同时,使得地球变暖,环境温度不断升高。人们都知道,能源在燃烧时要放出热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及其他有害气体(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这些热量和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若没有东西去吸收的话,那就只能是增加地球的环境温度,使得地球日趋变暖。 , Y; d/ E; x4 R( a. _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每年消耗的石油、煤炭,加上人为的战争和森林火灾。每年都有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排放到地球上,而人们又没有能力去解决热平衡和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增量的问题。所以造成现在这种地球环境温度逐年升高的局面。地球环境温度升高,无疑使得部分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同时使得空气湿度增加,造成洪水泛滥。今后人类将面临的是:地球变暖,天灾(尤其是洪涝灾害)不断的受罪局面! # R& P" j2 }' J% ]
   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问题,美国科学家想到了把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方法。把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方法科学吗?不!一点也不科学。为何这样说呢?原因是众所周知:物质不会灭,能量可转换而不会灭。二氧化碳只要不转换,就会越积越多,泛滥成灾。把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方法只能是让二氧化碳越积越多,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Q0 e3 p' r! F  y$ l- f: [0 v2 ]* N   人们都知道植物生长会产生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需要热量的两大特点,但是又都忽略了植物的这两大特点。由于人们忽略了植物会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特点,所以时至今日人们还没能把大量种植植物尤其是大叶植物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 ' _9 g6 F" M0 a1 k3 K* O
   综上所述,只有植物尤其是大叶植物才能拯救地球,才能减缓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也就是说:只有地球上种植的植物所吸收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能和人类生存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才能遏制地球变暖。所以我国应该就像当年组建生产粮食的兵团那样组建植树兵团,率先在世界大规模植树造林,以缓解地球变暖的速度。 / Y, a( g7 t" |
   因为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采伐大量的树木,而我国又有多少树木可供采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所以要杜绝一次性筷子的生产。 + e2 E( K, U* W6 x2 c& b

8 q5 D: ?# j% C5 ~4 R$ Z; A' G# Q% D1 q# j2 e! o# I$ h

# h3 O* X# P/ A8 D% R4 t! I% G

79

主题

1647

帖子

0

精华

金牌会员

侍郎(正四品下)

Rank: 6Rank: 6

积分
2608
威望
47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6-9-3
发表于 2007-2-12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光靠植物吸都吸死了都吸不过来

0

主题

6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举人 五级

Rank: 1

积分
14
威望
15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1-16
发表于 2007-2-1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02: 也就是信访办代收吧?他们懂什莫叫光和作用吗?
署名是温总理其实是寄国务院...国内教授啊什么的都这么做...我爸妈的同事还鼓励我写点东西往国务院寄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样的东西给温总理?怀疑这个退休科学工作者的水平有多高了!
' i+ V- i/ B+ X3 \& m; ?' l* z, c4 e: L# u. K* Z6 C' d
植物光合作用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是二氧化碳的产生,主要在油田,火力发电站等地方,在那里以及相关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可能根本就无法种植大叶植物。难道,在大兴安岭种植在多的植物,还能把南海油田产生的二氧化碳给吸...
. ?! d# q; v3 i) r: P, W
这就说明你的无知了,空气是流动的。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水平再高,没见你写出这样的文章!

写这样的东西给温总理?怀疑这个退休科学工作者的水平有多高了!
+ x, F/ U) `7 K5 L# ~6 H
  j% b& |8 _" K9 I植物光合作用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是二氧化碳的产生,主要在油田,火力发电站等地方,在那里以及相关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可能根本就无法种植大叶植物。难道,在大兴安岭种植在多的植物,还能把南海油田产生的二氧化碳给吸...
9 X1 v, F7 g7 J# S
你的水平再高,没见你写出这样的文章!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的看法

高山 15:01:11
9 z+ B* t2 n( m8 u1 o7 r- J6 H干旱将严重威胁人类:一方面,北极冰盖融化后造成海平面平均上升20公分,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可能失去部分城区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光靠植物吸都吸死了都吸不过来

+ v/ E4 I9 k+ w8 {0 f愚蠢至极的人!世界必须走大规模植树造林之路。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样的东西给温总理?怀疑这个退休科学工作者的水平有多高了!
; R" G& D/ Q7 E6 B  E- z' r. e( R2 z
植物光合作用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是二氧化碳的产生,主要在油田,火力发电站等地方,在那里以及相关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可能根本就无法种植大叶植物。难道,在大兴安岭种植在多的植物,还能把南海油田产生的二氧化碳给吸...

2 c. O8 }/ L/ `' T2 @9 w' E3 T. e( A0 r愚蠢至极,二氧化碳埋在地下,那么产生二氧化碳的热量如何处理?不懂科学就别胡讲,二氧化碳是碳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与此同时还要放出热量。地球变暖是由于碳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吸收所致,并不是把二氧化碳埋到地底下就能解决地球变暖的问题的。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蠢至极,二氧化碳埋在地下,那么产生二氧化碳的热量如何处理?不懂科学就别胡讲,二氧化碳是碳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与此同时还要放出热量。地球变暖是由于碳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吸收所致,并不是把二氧化碳埋到地底下就能解决地球变暖的问题的。

& k. R8 p3 C4 E, g地球变暖不光是碳的原因,还有氢。氢和氧燃烧也要放出热量的。为减缓地球变暖,只讲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完全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还要减少碳氢化合物的用量才行。关键的是要吸收人类生存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变暖的危害

地球变暖,中国今后将面临旱地更旱,涝地更涝的局面。长江黄河的水位会不断创新低。世界也将是如此,沿海国家尤其是美国等国家将会面临更大更多的飓风的袭击。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遭遇的飓风和暴风雪,就是地球给与他们的回报。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重庆地区的干旱,就是地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中国没人问津。

2

主题

14

帖子

0

精华

新手上路

秀才 四级

Rank: 1

积分
19
威望
10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7-2-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溉的流量,灌溉的深度,灌溉的位置随时都可以调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伦敦华人网

GMT, 2024-6-2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