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积分
- 0
- 威望
- 915 点
- 金钱
- 0 £
- 注册时间
- 2013-10-23
|
这个十一长假,水果摊上新上市的冬枣受到市民欢迎。然而,大家一边吃着香甜的冬枣,却又不断听到“糖精枣”的传言。; o% m h( J6 G: x' }
5 k) X3 ~ {! q4 D 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栏目的记者特意从市场上买来冬枣,用网传制作“糖精枣”添加剂的糖精钠和甜蜜素进行实验,看看这“美容”过的冬枣究竟看相口感如何,消费者应该如何鉴别。: G) V" \/ z' Z, ~) e0 V
' S, F2 ?5 ]' n; S5 y1 r- L+ `
市民抱怨:我买到的冬枣 怎么会越吃越苦8 j, Z1 [( ~; z8 h* U" x5 A* |; X
* @0 W! R# O& ^. ?
“我买到的冬枣怎么都是全红的?”从淘宝店家拿到冬枣,消费者徐先生有些纳闷,因为他所收到的冬枣大部分都是全红的。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收到了“催熟”的糖精枣。
6 P% i+ r! F# r4 [- ^6 |' r4 G" K
7 s0 z. N0 u0 l0 T( Y5 A 徐先生说,收到枣子之后他和淘宝店家的客服取得了联系,对方信誓旦旦地说,枣子肯定是现摘的,但是当徐先生吃了几颗冬枣之后却更添怀疑,因为枣子看起来果皮缺少光泽,吃起来也是干巴巴的。6 A% u& x9 O/ C" t
1 o" g4 \3 ]. O; K0 `: V
“我后来将自己的观感和冬枣的照片发到了留言栏,大家都赞同我的观点。”徐先生说,有的网友提出看见他的图片感觉这冬枣的红颜色有些不正常。
; D h% O. w% S( n. r3 ~0 _- i1 Y8 ]6 P* h+ \6 x6 \
无独有偶,南京市民邹女士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她前两天也买了两斤冬枣,可是吃了五六个以后,就感觉枣不仅没有了刚入口时甜甜的口感,反而越吃越苦。当时她还只是觉得可能就是这枣口感不好,后来看朋友圈才知道有种“糖精枣”,回想起那种皮甜肉不甜的口感,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也“中招了”。
. J! }8 x9 J) n# M, K: B: q1 L8 \# @. f3 {. K, j* z
实地探访
; r! Y( Q/ _8 @+ ^+ t
4 O. I6 f w# ~0 \0 k! { 糖精钠价格高 甜蜜素反而卖得好) s2 M- E* ]; l3 H% {3 {
! H1 z6 ^1 e' @7 b 长虹路市场是南京调味品批发的集散地,在这里买糖精枣的主要原料“糖精钠”却并不容易。扬子晚报记者接着跑了好几家店铺,店里面却没有糖精钠在卖。一位老板询问记者用糖精钠做什么。记者表示想用来泡水果。老板笑着说,现在很少有人用“糖精钠”了,因为这种材料不仅价格高,而且泡的时候味道容易发苦,因此普遍都用甜蜜素来替代了。1 Q* ~" r! D. Z c6 i2 o6 c! x
* I6 f! P- ~8 B. v6 Q$ {0 B 在另外一家调味品摊位,上述老板的话得到了证实。在这里扬子晚报记者买到了500克的“糖精钠”售价是40元,而与之效果类似的1000克甜蜜素的售价却只有17元。这位老板表示,包装上面有具体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可以照此操作。他再三嘱咐记者,用甜蜜素的效果应该比较好,性价比也高。
& Y. q- X5 s6 e8 t
1 A& L9 @4 t6 }3 _ 记者实验
$ H5 ]8 ~1 N& V2 F' \6 e: _! k% o& s9 s0 W6 u7 |& l* \+ x
网传的糖精枣究竟是咋样?扬子晚报记者买来了糖精钠和甜蜜素,于是记者便开始按照网上所传的“糖精枣”的制作秘方,对冬枣进行相关处理,探究区分“糖精枣”与正常枣的方法。
* [* X, j6 [8 W* v* k
0 l+ Y% D3 _) ~6 H% C% w 1 热水+糖精钠+冬枣=“糖精枣”?& t- h7 d4 [1 z0 A. a/ j
/ `. F3 x) j' O+ m- c( A9 _' w 实验材料:糖精钠、冬枣、沸水
7 k& F2 B$ ~2 W" ~
c' a8 l. z+ }- q5 d: O; Y 实验过程:以冬枣为原料,进行热水烫、糖精钠溶液泡两道工序处理后,观察其品质变化情况。 o/ {5 G9 N) Y% D
0 ~9 ?( v: F. y 实验结果:放入沸水中两分钟,冬枣的颜色开始趋红,呈现一种黄褐色;在浸泡了10个小时之后,呈现黄褐色的冬枣颜色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表面因为经过沸水浸泡而有褶皱,而正常枣比较硬,表面光滑。
6 x3 g' f' \, }$ E; a5 O
z' D r I# G 口感:热水浸泡后的“糖精枣”表皮变软,枣子的皮是甜的,摸起来有些黏,枣肉口味虽然是甜的,但却能吃出苦味5 b' M0 Q* s7 N& |
。) B8 v6 v" k3 I5 M4 V4 T4 G8 K2 c
结论:这种方式做“糖精枣”并不靠谱,表皮经沸水加温后,果肉不清脆,而且颜色也并不会明显变红。! ~' X* f/ C H. U4 ~" S3 c! m$ w
5 P9 V1 b4 Q8 b8 {& K P
2 热水+甜蜜素+冬枣=“甜蜜素枣”?8 ]3 T" U7 q$ H5 g$ }
4 D6 n5 j. C7 X0 F! s- q
实验材料:甜蜜素、冬枣、沸水
* d1 S% F$ q _ m# T" k6 i7 F1 ^, k1 U# J
实验过程:以冬枣为原料,进行热水烫、甜蜜素溶液泡两道工序处理后,观察其品质变化情况。' U% V A0 B2 d! k& W
, h' x g: \6 [$ {. t2 i 实验结果:在放入沸水中后的两分钟,冬枣的颜色也开始趋红,呈现一种黄褐色;在浸泡了10个小时之后,呈现黄褐色的冬枣和此前实验中的“糖精枣”颜色一样,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过表面因为经过沸水浸泡而有褶皱,而正常枣比较硬,表面光滑。
8 N; q" i! [& o8 @$ T6 {
" M( h4 {( B2 H* L/ N* z+ J) G 口感:热水浸泡后的“甜蜜素枣”表皮变软,枣子的皮是甜的,摸起来有些黏,枣肉的甜吃起来有些腻。5 p4 h5 i$ [8 q' V: ]$ @# g
3 {" x0 }# z. |" ^8 {/ E/ b% `, c
结论:这种方式做“糖精枣”并不靠谱,表皮经沸水加温后,果肉不清脆,而且颜色也并不会明显变红。( @ U+ B" p. j2 M" N# \3 S
; {4 C, ?; [' X" a! Y
3 冷水+糖精钠+浸泡=“红色糖精枣”+ g7 K4 D w e6 |$ K$ k5 k
& D/ H# L$ v8 a9 [+ U
实验材料:冬枣、糖精钠、冷水2 B7 J, ?' F5 t+ K
, t& B4 V1 r" \5 Z: {* f 实验过程:以冬枣为原料,放入糖精钠,随后注入自来水(常温),搅拌溶解后,将冬枣放入水中静置,观察枣皮表面颜色变化。+ e# [0 V3 {( m( y# ]$ w- s2 L
% t1 L/ j! l' Y
实验结果:和经过加温的冬枣相比,常温水状态下的冬枣刚开始的颜色并没有发生很快变化,然而5个小时之后,原先青色的枣子表皮出现了红色环状斑纹,红色有明显的分界线,而10小时过后,变成了红色冬枣。
1 ^! K5 m. d2 g: k% |3 _" F+ J4 {$ o7 ]6 T k6 ~' _
口感:枣的表皮较甜,枣肉依旧清脆,但是枣子的清香不浓,糖精钠的甜味已经渗透到枣肉当中。
/ z& D9 d) j r) T2 A7 J! V9 ~& f
3 J6 ^0 y' {% M& V% {' l 结论:这种方式真能做出“糖精枣”,不过枣子的口味会受影响,自然的清香会被人工甜味所掩盖。5 e4 v# `6 u$ e! q
) r+ Y5 h2 X- ?
■教你一招
6 ?( F( M# M2 U$ k& M" ]# |4 p! g7 @+ k
泡过的冬枣,切开会有腐化痕迹
2 O' `4 z: |9 f j0 M9 m& p H. L6 {) N8 J2 O
这3个实验证明,冬枣经过一定的处理确实可以变成有甜味的冬枣。由于糖精钠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鲜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Y. q3 _4 o- M0 A- x: @! M% N
糖精钠浸泡过的枣表面略软,而正常的枣则较为坚硬,切开后观察断层会发现,糖精枣的断层与果肉有浸泡腐化的痕迹,而正常枣则没有,这种现象在放置10个小时以上的糖精枣上更为明显。
0 H/ H/ f1 _1 c8 a) B, h
! [0 x& w# U6 o* h- p- a" J$ ^) z 此外,“自然发育”的冬枣并没有浸泡后明显的分界线,它的分界线边缘是不整齐的,仔细观察则是呈“斑”状分布。如何鉴别,建议首先要看颜色,“糖精枣”遍体暗红,色泽并不光亮,而天然枣色泽鲜亮,红得不均匀。其次用手摸,“糖精枣”表面发黏,用手捏会发软。最后可以用舌头舔,“糖精枣”的表皮很甜,甚至发苦。$ a# d+ x5 f- ]
4 Q+ t, y' w5 i) H/ S! E( p
■大众评审
- y# U" \& A' o5 Q" }; b. t. B! x. u
4 G+ B) ]' D; j7 Z 流动摊贩的冬枣 最好不要买
. y# ^( P7 C1 Z
3 m0 @& H7 h& Y; [2 O 水果店负责人王老板:其实枣农如果要制作大量的“糖精枣”,需要特殊的场地、设备和人力,这个成本会很高,而且我们在收货的时候也会进行检验。如果经销商在收枣后再拆箱、加工“糖精枣”,会增加无谓的成本,这也不大可能。我认为,从流通环节来看,最容易出现“糖精枣”的是早夜市小商贩,因为他们加工的量少且成本低,能让枣看上去更红更讨人喜欢,还能增加分量提高收入。) p9 e' e" J+ p5 a7 ?# ]& n1 A
9 x' B3 k2 E1 X; _- m7 T 糖精钠泡枣属于滥用添加剂
4 J0 _% A9 m( t: _% X5 t
& G8 j$ ]0 X& ?) c 大学食品系老师刘丽:网上很多文章提到糖精枣的时候,都会捎带着写出糖精钠的危害,这本身没错,但是不专业,因为光说成分不提剂量就有些吓人了。6 g. U, Q g; C& u3 b; V5 P0 j: l0 N
8 c0 D0 I8 }7 E& N6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糖精钠和甜蜜素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添加剂都不允许添加在水果当中,因为这样做如果要达到增甜的效果,很难对剂量的多少进行控制。) a) u+ l ^3 h/ V6 k; V
+ K. u# a' L8 a 其次,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摄入量是有严格规定的,摄入多了对人体是有危险的。根据常识,加工后的“糖精枣”的糖精钠基本上都附着在枣的表面,其实经过清洗后所剩无几,还是建议消费者应该对买来的冬枣进行认真清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