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留学辅导
鸣挚海外家政服务
代购代带网
人口普查
买书

英国伦敦华人网 - 英国伦敦第一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牛津双雄对决:脱欧引爆保守党权力内战(图)

2016-6-24 13:25|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94| 评论: 0|来自: 联合新闻网

摘要:   2016年6月23日的英国即将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在本文刊出的同时,脱欧公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4小时之后的此时,不论是「脱」还是「留」将皆已成定局,但这场喧嚣已久的公投所留下的政策遗绪,因过于深刻自然不 ...

  2016年6月23日的英国即将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在本文刊出的同时,脱欧公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4小时之后的此时,不论是「脱」还是「留」将皆已成定局,但这场喧嚣已久的公投所留下的政策遗绪,因过于深刻自然不会轻易的散去。

  英国现任首相卡麦隆(David Cameron)与前任伦敦市长强森(Boris Johnson)是「留欧」与「脱欧」两大阵营的代表人物。2001年一同从牛津郡选区进入英国下议院的两人渊源颇深,年龄只有两岁之差,中学时期一前一后地进入伊顿公学、同侪关系持续到英国最高学府——牛津大学,此时的强森与卡麦隆经历了那段最为人瞩目、放荡不羁的「布灵顿俱乐部」(Bulligdon Club)岁月;毕业后短暂各奔前程,又于2001年踏入政坛「再续前缘」。

  

  脱欧争议的催化下,牛津双雄的对决从小报的坊间八卦,一夕间转为现场直播的政治时境秀。 图/美联社

  两人的「同学情谊」常被外界臆测为微妙的竞争关系,尽管强森于2005年大选期间力挺卡麦隆角逐首相之位,「卡麦隆继任者」的谣言有如涂了强力胶的标籤,多年来黏贴在强森身上、充斥于英国政坛。此次欧盟议题上,两人平行的政治理念不仅折射出英国人对欧洲两种毫无交集的政治姿态,脱欧争议的催化亦将当前保守党的政治生态赤裸裸地暴露于世人面前,牛津双雄的对决从小报的坊间八卦,一夕间转为现场直播的政治时境秀。

  

  卡麦隆与强森曾是牛津大学的贵族男子社团「布灵顿俱乐部」的成员,而当年他们的社团在1987年所拍摄的团照,在25年后也成为英国精英政治的阶级象徵。但后来保守党方面为了避免对手将这张照片拿来作政治宣传,因而向像片的版权持有公司施压,封杀了市面上授权留传。图中的这张照片是英国《Channel 4》电视台在2009年的纪录片影集《当鲍里斯遇上大卫》的剧照复刻版,前排左三就是强森,而后排左二则是卡麦隆。 图/《Channel 4》剧集宣传照

  

  卡麦隆与强森的昔日情。 图/路透社

  鲍里斯:驾着脱欧宣传车的泰迪熊

  顶着一头永远都压不平、如一坨被丢弃在墙角边金色拖把的乱髮,在英国被暱称为「Bojo」的强森不同于保守党政治人物典型「庄重沉稳」的形象,桀傲不驯的他总有许多「非典型」的举措——位居高职,却每天背着后背包、踩踏着单车上班;伦敦奥运期间为了庆祝英国获得金牌而在维多利亚公园大玩「从天而降」,从高处顺着缆绳滑下,结果卡在半空中——他就像一只无时无刻都需要舞台与镁光灯、毛茸茸的泰迪熊,或是,如强森过去在报社的主管(Conrad Black)给他的评价:

  一只穿着泰迪熊装的狡诈狐狸。

  不如其外在形象般的无厘头,喜好胜负的强森在孩童时期就发下「立志要作世界之王」的豪语;韧性顽强、精明如狐狸,凭藉魅力十足的独特形象,强森在英国政坛迅速窜出,先是入府成为保守党的影子内阁,接着入主伦敦市政厅,一路顺遂地走到今天,成为操作英国与欧盟关系转捩点的核心人物。

  但走进权力中心的强森,为何会成为「脱欧列车长」,在公投中甚至不惜与自家的党团政府对立呢?其实强森的疑欧立场,早就有迹可循。

  在从政前,强森曾任《泰晤士报》跟《每日电讯报》的政治线记者与编辑,长年派驻布鲁塞尔、担任驻欧盟总部的政治特派员。身为传输欧盟讯息至英国的第一线媒体人,强森透过浮夸的文字跟一篇篇的报导,逐步搭建起疑欧舆论的战场。强森离职后接任其位的同事弗莱契(Martin Fletcher)对此下了註解:

  .我一点都不意外英国准备要举办脱欧公投。过去25年来,我们的媒体在欧盟事务的报导上,不断灌输与餵食大众一堆扭曲、虚假与充满恶意的讯息,而造就这一切的——就是强森。.

  熟悉媒体生态,善于操纵众人目光的强森,近几个月借助一台上头显目写着「让我们拿回控制权」的大红卡车,如佈道般持续传播他的脱欧理念。

  

  1986年,担任牛津大学学生会会长的强森(左),接待来访演说的希腊文化部长莫寇丽(Melina Mercouri)。 图/路透社

  越狱吧,脱欧者

  反超国家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基调,所有扩大欧盟机构权力的发展都让英国忐忑不安;然而随着欧洲统合的深化与广化,权力逐渐集中布鲁塞尔已成事实,欧盟的「民主赤字」与不透明的行政体系,在英国疑欧派眼中已严重威胁英国主权。

  强森曾在受访时譬喻:「脱欧,就像越狱。」狱卒不小心打开了狱门,缝隙微光就会让大家争论外头的世界有多可怕;但事实上,外面的世界却是美景无限。越狱的寓意,展现在强森对留欧阵营的攻击,指责主张留的人看衰英国、放大脱欧风险以恐吓人民,让人对改变却步,但英国人民的未来,应该是在欧盟的枷锁之外。

  脱离欧盟枷锁、夺回控制权的首要任务,就是停止「朝贡」布鲁塞尔。根据欧盟预算条约的规定,欧盟会员国必须将关税与农业税捐全数,以及百分之一点多的加值税(VAT)与国民所得毛额(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缴交给欧盟当作共同预算。根据上述四大财政来源的计算方式,英国平均每个星期要上缴三亿五千万英镑(相当于165亿台币)给欧盟,但英国每年从欧盟拿到的补助款却少之又少。这种拿钱去援助其他贫穷欧盟会员国的「朝贡行为」,完全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

  

  强森曾在受访时譬喻:「脱欧,就像越狱。」 图/法新社

  八零年代,柴契尔夫人开了第一枪,在1984年枫丹白露欧洲高峰会中取得其他欧盟会员国的承诺,每年退还英国十亿英镑。但这项退款优惠仍然没能满足英国疑欧派的诉求。而32年后的现在,对强森而言,立刻停止缴钱给欧盟的愚蠢行为,进而将这些钱用来建设英国乡里与救助贫户,才能为主权的流失止血。

  此外,六月脱欧辩论迈入最后一个月的水深火热,在脱欧阵营首度取得民调逆转胜之际,强森决定打出困扰英国、甚至是整个欧洲已久的「移民(专题)牌」,并推出「脱欧后移民政策的愿景蓝图」。

  根据英国政府的统计,2015年英国的移民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33万人,与先卡麦隆承诺压低数量至十万以下相差甚远,强森据此抨击卡麦隆政府的移民政策失灵,才让欧盟公民(中东欧国家)与国际难民(中东、北非)持续进入英国。

  为了防止非法移民/难民影响英国社会文化、造成社会福利负担、以及增加社会治安问题,强森公开反对欧盟人员自由流通制度,他认为人员自由流通是英国移民/难民数量增加的罪魁祸首,因此,脱欧即是英国利益的最佳保障。这项主张在其脱欧盟友——英国独立党(Ukip)——获得完全的支持,成为凝聚各大党派疑欧派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伴随两阵营隔空激烈叫阵而来的,却是陷入「权力内战」的保守党。

  

  昔日战友如今成为劲敌。图为2014年英国大选,强森与卡麦隆的保守党竞选列车。 图/路透社

  大卫:被昔日战友「背叛」的首相

  对于强森来说,要赢得保守党内战,就必须与昔日的同窗、现任的首相——大卫.卡麦隆——针锋相对。

  纵使在这波公投中,卡麦隆扛起了留欧大旗,但在担任首相之前的他,并非全然支持留欧。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当执政的保守党因无力维持英镑汇率而被迫紧急离开欧元汇率机制(ERM)时,卡麦隆正是疑欧派、时任财政大臣拉蒙特(Norman Lamont)的智囊幕僚。

  但或许「换个位子换个脑袋」,坐上大位后,卡麦隆支持英国留在欧盟的意志越来越强。2016年2月19日他在布鲁塞尔演了一齣大戏,三天挑灯夜战会晤欧盟27会员国领导人,就英国脱欧展开密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一项赋予英国「特殊地位」(Special Status)的协议,让卡麦隆得以光彩回到英国,以此作为促销英国留欧的卖点。

  在这份谈判文件里,欧盟针对英国提出的疑虑一一给覆答案与妥协。首先是英国最担忧的,位在中东欧的欧盟会员国人民常因改善生活或嚮往更好未来的理由迁徙英国,无法负荷的社会福利总有天会让英国被吃垮。对此,欧盟承诺接受卡麦隆所提之「紧急煞车」(Emergency Brake)机制,所有迁徙英国的欧盟移民前四年不得享受社会福利,这项限制最长可延长至七年(原本卡麦隆要求13年)。

  其次,疑欧派担心会被吃垮的社会福利,还包含发放给「移入英国境内之三百万欧盟移民的小孩」的「儿童津贴」。根据卡麦隆与欧盟达成的协议,如果欧盟移民的小孩不住在英国,就不得领取儿童津贴。伦敦《金融时报》估计这类儿童数量不超过三万人,每年约可省下两千五百万英镑。

  

  卡麦隆搬出英国前首相邱吉尔于二战时期,与欧陆盟友力抗希特勒的精神——「当年邱吉尔没有放弃,今天我们也不该放弃」——唿吁英国留在欧盟。 图/路透社

  第三个涉及金钱的妥协方案,则是欧元区的纾困金。卡麦隆强调欧债危机是欧元区的问题,不应波及非欧元区国家;因此,纾困金的筹募应仅止于欧元区19国与欧洲央行,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可不参与纾困计画。欧元区国家则承诺英国政府「任何欧洲货币联盟的改革措施皆不影响伦敦的金融地位」。

  最后一个政治承诺,针对欧洲统合过程中,欧盟常用「更紧密的联盟」(Ever Closer Union)来诱导会员国让渡更多主权,让欧洲更统一、让欧盟更超国家主义;这个富含政治统合(Political Integration)的字眼,即是侵蚀英国主权。因此,与会27国承诺卡麦隆,将修改既存欧盟条约,明示「更紧密联盟的概念不适用于英国」。除此之外,二月协议中,还设计一套「红牌制度」(Red Card System),只要55 % 欧盟会员国认为欧盟法规(EU Legislation)有问题,该项法规就应重新讨论与修改。

  从上述「英欧协议」的内容来看,所有疑欧派顾虑的事,欧盟都给了正面的回应。然而,一阵舟车劳顿后返回英国本土的卡麦隆,面对的却是自己党内同志的「叛逃」:首发第一枪的,便是「泰迪熊」强森——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卡麦隆返回国的第二天清晨,在《每日电讯报》公开声明加入脱欧阵营;据悉,强森一直到要对外公开表态的九分钟前,才以简讯通知首相他的决定。

  原本为疑欧派大本营的保守党,于是在卡麦隆选择留欧、强森力挺脱欧的状况下陷入分裂;霎时间,脱欧公投成为牛津双雄对决、下一任首相大位之争的前哨战。

  

  在脱欧公投之役上,卡麦隆选择留欧。 图/路透社

  

  昔日战友的强森,则力挺脱欧。 图/欧新社

  卡麦隆政治生涯的终结?

  这次脱欧公投普遍被外界视为卡麦隆政治生涯的背水之战——不只是英国站在去留欧盟的十字路口上,本周五开票出来后,卡麦隆也将面临是要「引咎辞职」?还是肩扛收拾残局的重责大任?

  近几个月,保守党内的疑欧人士私下密谋「倒阁政变」的传言甚嚣尘上,保守党议员朵利斯(Nadine Dorries)甚至直接在《ITV》访谈节目中公开质疑卡麦隆的领导力,并透露选后将动员疑欧议员对首相提出不信任案。然而,与财相奥斯本(George Osborne)同被视为最有望接下大位的强森,其脱欧的立场亦可谓是个人政治仕途的放手一搏,强森本人却多次公开否认心存任何角逐党魁的企图心。

  相关评论在公投掀起保守党内战后如春笋般冒出。一般猜测,除非留欧阵营在此役中打出漂亮成绩(赢20个百分点;60比40亦是议员朵利斯对卡麦隆设下的战帖),不然小赢或是战败都是卡麦隆的末日——亲欧的保守党元老克拉克(Keneth Clarke)形容:若英国脱欧成功,「卡麦隆恐怕连三十秒都撑不过。」

  尽管如此,「意志坚定」的卡麦隆日前打破沉默,针对种种的倒阁传言予以重击,表示就算脱欧,他依旧是后脱欧时代的英国政坛里,唯一能与欧盟进行后续谈判的最佳人选,言下之意,责任未尽。而脱欧造成伦敦金融动盪,首相请辞则更是雪上加霜,这是连保守党疑欧人士都不乐见的政经动乱。

  

  英国站在去留欧盟的十字路口上,一旦「离开,就没有回头路。」 图/路透社

  事实上,卡麦隆在上次大选连任后便已语出惊人,宣告未来(2020年大选)或不再续任首相,因此,卡麦隆的去留早已不是疑问句,但「何时走人」或是「何时让他走人」,才是各派系所各怀盘算的。

  曾在2009年与《泰晤士报》政论编辑一起出版《卡麦隆传》(Cameron: The Rise of the New Conservative)的《独立报》副主编詹姆斯.海宁(James Hanning),日前针对社会舆论对卡麦隆接下来去向的揣测,在欧洲权威媒体《Politico》发表了一篇不同于其他报导的分析:假设留欧惊险胜出,卡麦隆或许会以「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宽宏度量,一一招回投奔脱欧阵营的保守党人士,为脱欧公投撕裂保守党的残局善后;而在其任内成功为保守党守住两场大选跟三场公投的卡麦隆,或许还能以稳住英国政局、成功缔造历史定位的光荣姿态挥挥衣袖、告别政坛。

  此番评论意味着也许卡麦隆还有最终一丝机会掌握控球权。最后,詹姆斯.海宁似有若无地挖苦、总结道:

  “如果你觉得把卡麦隆赶下台是当前最重要的事,那最快的方法就是在礼拜四投下『留欧』那一票。”

  

最新评论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伦敦华人网

GMT, 2024-6-2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