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留学辅导
鸣挚海外家政服务
代购代带网
人口普查
买书

英国伦敦华人网 - 英国伦敦第一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唐驳虎:土耳其军队第五次出手 能再拯救国家么?(图)

2016-7-17 08:38|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79| 评论: 0|来自: 凤凰新闻客户端

摘要: 核心提示:近百年来,土耳其一直在世俗化与传统伊斯兰化的对峙中拉锯前行,军队是维护凯末尔主义世俗化政策的坚定力量。而埃尔多安上台十多年,土耳其在急剧地往伊斯兰化方向走,并且在与军队的斗争中几次占了上风。 ...

  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大城市病以及缺乏竞争压力等问题却时刻困扰。

  “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近期参加“调结构转方式·长三角城市群调研行”,探究上海如何“杀出重围”,实现转型升级。

  1

  短板思维直面挑战

  数据显示,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仅为纽约的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0.9%,远低于国际化大都市外籍人口占比5%的最低标准;相比于纽约、伦敦等城市,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相对滞后。

  此外,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共资源日益集中,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区聚集,也给上海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运营成本过高等“大城市病”。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杨骏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杨骏摄

  面对上述差距,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接受国是星期三记者采访时坦言,上海与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最主要差距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上海GDP最大的贡献来自外资企业,外资贡献了30%的税收和三分之二的净出口额,民营经济的贡献仅占22%,创新的活力还不够。”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杨可佳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杨可佳摄

  “上海要推动‘四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双创’,迫使上海企业转型。”上海市市长杨雄说。

  2

  强化科技创新完成转型升级

  面对上述挑战,上海计划在未来五年通过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助力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国是星期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上海主要通过两方面努力打造“科创中心城市”。

  一是发展高端科技和重大科研项目。上海正在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意图将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目前,蛋白质科学设施、超算中心等大科学设施建设完成,超强超短激光、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活细胞成像平台、海底观测网等新一批项目纷纷落户。同时,上海还建立了创新功能性平台,平台中的创新资源和科研设施由社会共享。

  二是激发民营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创新的活力不是靠管出来,而是靠放出来的。”周波介绍,与“四新”战略相对应的,上海正在推动“四宽”,包括宽广的视野、宽松的管制、宽容的氛围和宽心的体制机制。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汤彦俊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汤彦俊摄

  除了推动科技创新,在市场倒逼和政策推动下,一些在上海落户多年的大型企业也开始谋求转型升级。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总裁万忠培告诉记者,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在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电梯行业已经接近饱和,不能再一味“低头生产”电梯,必须实现转型升级。

  与上海的转型路径一致,三菱电梯也开始弱化重工与制造,强化服务与创新。目前,三菱电梯除了制造电梯,还积极拓展维保服务业务,并积极建设物联网系统,以实现对所有电梯运行情况的监测。截至2015年底,三菱电梯的服务收入已经占到整体收入的24%。

  3

  依托城市群解决城市病

  今年6月,中国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意味着长三角的发展由市场自发形成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泱波摄

资料图 中新社发 泱波摄

  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都依托于完善而成熟的城市群体系。可以预见,随着上述规划的落地,上海的制造产业链将进一步向长三角转移,由协同作用带来的区域共同富裕,将进一步推动上海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减轻上海人口压力。另外,随着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处于长江下游的上海水质和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上海的“大城市病”有望得到治愈。

最新评论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伦敦华人网

GMT, 2024-6-26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