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7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曾经红了一段时间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如今可能已经被很多普通人淡忘了,但它带来的关于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应用场景的想象,以及留给人们继续开发想象的“区块链技术”却吸引了很多科技和金融研发的前沿人士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的官网上发布了其2017年度工作人员的招聘公告,其中,央行直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招聘从事数字货币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招聘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这被市场认为是央行加快推进数字货币发行的一大信号。 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从研发到最终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更多的想象空间呢? 央行发布的公告里,对这一职位的工作内容作出的描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事数字货币及相关底层平台的软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二是研究数字货币中所使用的关键密码技术,对称、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和加密等。公告显示,央行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不过,这个数字货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堪称权威的统一定义。仅从字面上和实际生活中这个词汇的应用中看,它其实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普通人生活的很多地方。 OK Coin创始人兼CEO徐明星介绍,这个概念很多年前就出现了,比如说我们在支付宝,微信钱包里的余额,我们的网上银行里的余额是数字货币的一种,QQ币也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它是腾讯的业务体系类的。 大到银行里数字化了的全民储蓄资金,小到你存在某个商家那里的购物资金,数字货币已经悄然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而法定或者说官方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也早已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法定数字货币成为近年来各国央行的重点研究领域,英国、加拿大等多国央行都表示过将涉足该领域,并提出了自己方案。早在今年1月,央行就召开了数字货币研讨会,表示已经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事实上,从2014年起,央行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当时表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看来,借助更新的科技手段,用统一发行的数字货币弥补目前纸质货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缺陷,这些将是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首要意义所在。 郭田勇指出,使用纸币,生产和流通成本比较高,如果使用数字货币没有这方面成本。另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和发展,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互联网上采取虚拟的方式使用数字货币,本身就能够起到货币的媒介作用。第三,比特币的出现对于我们中央银行来讲,其实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克服货币流动中假币的难题,从而更好的发挥货币的流通媒介作用。数字货币主要是在互联网领域中使用,如果央行能够大规模的通过互联网来发行数字货币,一些各个公司自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或许能够被取代,这样一来,电子货币市场小、散、乱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如此“高精尖”的技术开发似乎离普通人的视野范围太远了,但它可能带来对未来数字货币生活的想象却可能让很多人心跳加速。OK Coin创始人兼CEO徐明星举了两个形象生动的例子,数字货币或可能带来更为智能便捷的消费生活,“比如说智能支付,当你的汽车从A停车场开到B停车场,你的一张FID的卡或者NFC的卡可以自动的把停车费付掉。今天你要在不同的停车场去办不同的预付卡,甚至你的冰箱发现牛奶没有了,它可以自动的去帮你付钱,因为这种数字化的人民币已经在区块链网络上来清算、结算,那么这些冰箱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就能够实现这样的智能支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此前就强调过,何时推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暂无明确的时间表。他表示,由于中国人口多、体量大,换一版纸币,小的国家几个月可以完成,中国则需要约十年。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可以选择一两个封闭的应用场景,如票据市场等先行开展推广,观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积累经验,随时改进和完善,待成熟后再推向全国。而据记者了解,除了技术研发,推出法定数字货币至少还要涉及《中国人民银行法》、《物权法》、《反洗钱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问题。所以,想要拥有前面我们想象中的众多美好场景,恐怕前面还横着五个大字:“任重而道远”。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