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篇题为《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热传。自媒体“新世相”称,自15日8时起,将10000本书,投放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地铁车厢内,而“捡”到这些书的乘客,可以将之带走进行阅读,并持续传递。 这场名为“地铁丢书大作战”的活动在收获广泛关注的同时,亦陷入了“情怀还是营销”的舆论争议中。 线上很热 线下遇冷 这场活动的创意,并非由“新世相”首创。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英国民间组织“地铁读书活动”便已在伦敦地铁推行“丢书”行动;而此次中国版“丢书大作战”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组织方式,均与其非常相似。 而该文章发出不久,微信点击量便突破10万+;截至16日,微博话题“丢书大作战”已经吸引了1.9亿次阅读、14.1万次讨论。黄晓明、张静初等公众人物的“加持”,也让此次活动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新世相”相关负责人称,此次活动“是帮助大家重新捡回对阅读、学习的热情”。根据“新世相”公布的数据,截至16日12时,已有10138本书参与了“丢书行动”。然而,不少媒体的报道却显示,“丢书大作战”在北上广多条地铁线上遇冷,众多市民未留意到或未带走书籍,大量书籍最后被保洁人员收走。 推广阅读不能仅靠“丢书” 虽然此次中国版“丢书大作战”的网络关注度很高,然而网友对于这次活动的评论也呈现了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次活动是可以培养阅读习惯的公益行动。同时,也有众多网友对这次活动表示吐槽甚至质疑。“在北上广这样早高峰极其拥挤的地铁里发起这样一个活动是否妥当?它传递的可能不是知识更不是快乐,而是麻烦”,有网友表示。而公众吐槽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没人看;没好书;地铁太挤;山寨创意;只有营销,没有关怀。 由于参与活动的书籍,绝大部分由出版机构提供,有网友据此质疑,本次“丢书大作战”,其实质是一场商业营销活动。遭受舆论质疑后,“新世相”相关负责人在外公开回应时否认了活动的营销属性。 有评论者认为,此次“丢书大作战”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参与度,让人们开始思索和关注阅读,即便掺杂有营销意图,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更应深思的是,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的关键,在于引导公众真正尊重文化,而不能仅仅依靠一次短暂的“丢书行动”。 南方日报记者 王剑强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