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6日电(孔庆玲)意大利4日的修宪公投引发全球瞩目,而公投最终失败及总理的主动请辞,也让外界更加关注这个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向。因为极右翼势力的崛起,意大利公投此前被看做欧洲政治风向标。那么公投失败,对于面临重重危机的欧洲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大利真的会退欧吗?民粹主义又会给2017欧洲大选年带来多大影响? 又见“黑天鹅”:震荡! 动荡! 如果说6月份的英国脱欧公投是今年欧洲最大的“黑天鹅”的话,那么,意大利修宪公投,就是最神秘的那只。因为这场公投的最终失败,不仅否决了修宪法案的命运,还让意大利总理伦齐输掉了总理职位,更让这个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陷入经济震荡和政治动荡和更多未知之中。 当地时间12月4日,意大利举行全民修宪公投。根据出口民调显示的公投结果,民众否定了修宪提案。意大利总理伦齐宣布辞职。 “我的总理生涯止步于此,”伦齐在公投失败后很快发表辞职演说,要为改革的挫败负起全责。有分析称,公投落败和伦齐辞职,可能让意大利陷入新一轮政治不明朗。伦齐下台,总统马特雷拉将领导斡旋委任新政府,以管理国家直至2018年春举行大选为止。 不过,代表民粹主义势力的意大利第二大党“五星运动”党则要求马上进行选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前驻英大使马振岗对中新网表示,意大利不排除进行提前选举的可能。如果提前选举,并且“五星运动”党在选举中上台的话,意大利政局将“右转”,欧洲一体化也将面临挑战。 此外,如同英国脱欧公投一样,意大利公投也给欧洲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美媒分析称,公投失败及伦齐辞职,很可能会严重打击意大利早已非常脆弱的经济。公投失利随之引发的市场动荡会让投资者不敢对意大利的困境银行进行资本重组,那么,该国就有多达八家这样的银行面临倒闭风险。 更重要的是,伦齐宣布辞职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2015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者和欧洲政治家们担心,反修宪阵营的胜利会重新引发意大利银行业的混乱,令欧元区经济陷入全新的危机中。 意大利和欧洲梦:会脱欧吗? 意大利4日公投否决了修宪改革。 意大利修宪公投之所以让欧洲绷紧神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投之后的连锁效应,尤其是外界对于意大利会否最终退出欧元区的担忧。公投失败给意大利的未来提供了众多可能性,退欧也是其中一种。 谈到意大利退欧的可能性,马振岗表示,“如果意大利2017年提前举行选举,并且第二大政党“五星运动”在选举中上台的话,该政党很可能发起脱欧公投,因为该党反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发起公投的话,意大利有可能成为继英国脱欧之后又一个脱离欧盟的国家。这对欧洲一体化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而且,有分析称,如果意大利未来为放弃欧元、恢复意大利里拉举行全民公投,甚至步英国后尘退出欧盟,那对于这个一开始就参加欧洲统一试验的国家而言,脱欧或将是致命的:欧洲梦将会破灭,边界重新设立,欧洲经济秩序也将毁于一旦。 当然,虽然英国民众选择退出欧盟,并不代表意大利民众届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毕竟英意国情不同,两国在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面临的问题上有很大差异。意大利是否脱离欧盟,就目前而言,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美媒分析称,意大利此次修宪公投失败,否决了旨在精简立法程序、提高竞争力的修宪提议,还是给欧盟敲响了一记警钟。对于欧盟而言,即将到来的2017年或许是一个决定命运的年份。 民粹主义抬头:欧罗巴右转? 7月2日,英国大批民众在伦敦市中心举行示威游行,抗议英国脱离欧盟。组织者称,超过4万名示威者参加此次游行。 近年来,从金融危机到希腊债务危机,从难民危机到英国脱欧,欧盟面临的危机可谓接连不断。而在多重危机冲击之下,民众不满增加,欧洲开始出现一股极右翼的民粹主义力量,且有逐渐抬头和日益迅猛之势。 2017年欧元区创始成员国中有三个将迎来大选,但在这些国家中,主流党派正在民粹主义的攻城略地下逐渐失利。德国极右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大败总理默克尔领导的政党;法国极右翼政党在大选中崛起,就连总统奥朗德都宣布放弃竞选连任。 如今,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在修宪公投中取得大胜,增大了上台的可能性。那么,此次公投是否成为观察欧洲政治走向的重要节点?欧洲的版图是否在悄然改变? 有外媒分析称,意大利公投被广泛认为是检验民粹主义在欧洲传播上升势头的试金石。公投失败恰恰标志着民粹主义在欧洲腹地的重大胜利,民粹主义在欧元区或将抬头,同时也凸显出捍卫欧元所需要的经济基础与欧洲日渐抬头的民粹主义之间越来越难以调和。 然而,民粹主义抬头与西方尤其欧洲政治体系本身的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振岗分析称,在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背景下,一些国家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问题,导致中下层民众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民众不满情绪激增,民粹主义抬头。究其根源,还是西方制度本身了出现问题,才让西方“反建制势力”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