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13日电 (记者 曾平)麦肯锡全球研究院13日发表《未来产业:自动化、就业与生产力》报告指出,目前有关机器人、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这类自动化科技的讨论主要聚焦它可能造成的劳动力供过于求以及伴随大规模失业,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报告认为,随着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社会不仅需要机器人,也需要个人贡献劳动力。换言之,除非自动化得到广泛应用,否则更可能出现的是劳动力短缺而非过剩。 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经济中可自动化的工作内容涉及相当于11亿名员工以及11.9兆美元的工资支出。中国、日本、印度和美国受到的影响将尤为明显:这四大经济体可自动化的工作职位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相当于全球薪资总支出的一半以上。此外,欧洲也受自动化显著影响: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将有逾5400万名全职雇员和逾1.9兆美元的薪酬支出受影响。 报告指出,自动化技术带动的大规模劳动力转型将持续几十年,类似的劳动力转型历史上早有先例:在技术的推动下,已开发国家整个20世纪的农业劳动力大幅减少,但并未出现长期的、大规模的失业,这是因为技术发展也衍生出之前不曾预见的新工作型态。 报告称,不敢断言这次是否与之前有所不同,但认为自动化可以填补部分因劳动适龄人口成长放缓而导致的GDP增长。分析也显示,人力仍然不可替代,在人类与机器共事的情况下,自动化每年可以将全球生产力提升0.8%至1.4%。 麦肯锡香港分公司总经理倪以理也认为,人和机器共事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需要思考的是职业重新配置的问题,而非大规模失业。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失业,然而机器会替代那些重复的劳动,让人类有时间去做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令人性化得以加强。 报告同时指出,由于部分工作活动的自动化改变工作流程,人类工作的性质将发生根本改变。这种转变将带动企业组织架构、产业竞争格局与基础和商业模式跟着改变。政策制定者需鼓励企业投资技术并重新思考经济发展计划,而企业需要改造商业及工作流程,在机器取代人工后,为转职员工提供二度培训。(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