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月17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有锅才有饭,中国数以亿计的家庭,家家离不开锅”。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许多人从日本提马桶盖、从欧洲背回铸铁壶,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造呢! 甘肃河西走廊上,祁连山北麓的金昌市,1981年缘矿兴企,因企设市。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镍都”。但伴随资源的逐渐枯竭,城市的转型业已开始。 在当地,经营半个多世纪的金昌铁业有限责任公司自2013年开始就亏损,已是举步维艰。资源型城市转型,去产能、调结构、实施供给侧改革是必走之路。然而,企业转型必经“阵痛期”。 “我站在企业的楼下,半天看不见一个人、一辆车进出,冰锅冷灶的。”2015年初,吴明明特意走访金昌铁业,去看“炉子里是否还冒着烟(生产)?” 金昌铁业东大山矿区出产的铁矿石因含硫、磷量低,冶炼出的铁品质高被业界誉为“人参铁”。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优质铁矿石只产于辽宁本溪和甘肃金昌两地,最初是辽宁采挖人参的“挖参客”发现,故得名“人参铁”。 吴明明认为,金昌有铸造铁,不能停在原料阶段,提出造锅的建议,企业负责人刚开始也很犹豫。 第二次,吴明明再去时,手提一个黑塑料袋,装着一个日本产的锅和山西铁厂的锅,一个4.3斤,一个4.7斤。日本锅价格上万,山西锅也得2000多元(人民币,下同)。 看着眼前的两口价格昂贵的锅和手中的原料,企业计划“绝处逢生”。 通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解决了“防糊、防锈”问题,通过16道工序,经高压渗氮,将铁打磨得像绸缎一样。2016年7月,产品试制成功,8月亮相“兰洽会”正式投放市场。一口32公分口径锅定价360元。 据统计,8月启动销售以来,截至目前,销售锅超过1万口,壶2000把,收入近400万元,利润约250万元。 投市前,吴明明拿回家一口锅,特意做了西红柿面片,在锅中放了一晚。“西红柿有酸,(一般情况下)锅里放一夜就黑掉了。这个没有,西红柿还是红红的,我就放心了。”她说。 吴明明介绍,这种铸铁锅健康、节能、绿色、无毒无杂质,小火出热量,热量均衡、散热慢。经过自己亲身多次试用,吴明明自信地向外界推介。 目前,金昌铁业生产炖锅、煎锅、炒锅、壶具等几十种产品,几乎“供不应求”。吴明明相信,注重健康的现代家庭,这口锅一定大有市场。同时,她提出,目前锅样式单一,美观度不够,“要让它摆起来像艺术品一样”,这是亟待提高方面。 其实,吴明明不仅“夸铁荐锅”,作为一名女性官员,她也乐于谈花。并非限于个人爱好,更多的是因地制宜,金昌需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近年来,该市在戈壁上大面积种花,以“花海”迎游客。 据金昌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该市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5:75.8:18.7调整为2016年的9.5:49.8:40.7。(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