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借“一带一路”加速海外布局: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 (夏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借机“出海”成绩亮眼;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到两个月,在近日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中国民营企业家热议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加速“一带一路”沿线布局。 商务部前副部长廖晓淇直言,目前“走出去”的国企只占10%,其余大多是民营企业,后者“走出去”的积极性还在提高。经济学家朱云来称,“一带一路”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市场:“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人口合计是中国的两倍,GDP合计是中国的1.8倍,民企参与的机会广阔。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仅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新加坡《联合日报》此前报道称,民企是中国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弄潮儿”。 多位民企“掌门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向中新网记者表达了加速布局海外的态度。 “民企向海外布局的速度肯定还会加快。”四君子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树是一位福建籍的斐济华侨,他对于未来中国民企“走出去”的势头抱有信心。以其公司为例,未来将要在美国纽约成立北美业务中心,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成立欧洲业务中心。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亦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广阔,与中国民企所具备的优势形成互补,为“走出去”提供了绝佳机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正在想方设法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会走出去。” 机遇在哪里?钱晶表示,以光伏企业为例,“一带一路”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比较差,天然能源少,火电价格高,同时很多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的理想地。但上述国家缺乏人才、产品、经验、资本,为有实力的中国民企创造了“顺势而为”的机会。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明确指出,相比于欧美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对于中国制造需求更加多样化,大到家居汽摩、小到五金配件,潜力巨大。 中国制造之外,中国创新也能搭上“一带一路”的便车。共享单车企业ofo创始人戴威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共享单车服务已进入东南亚市场,登陆新加坡。“中国的创新商业模式想在海外生根发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常好的土壤。” 而陈玉树则指出,机遇不仅表现在海外市场,也表现在中国民企本身的特质。“一带一路”沿线华人华商较多,在文化共通的作用下,为中国民企牵线搭桥的过程中增添了一层“软实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民企“出海”有哪些应对策略?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薄连明认为,民企“走出去”抱团发展模式是抵御风险的“良方”。 钱晶提到,企业需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全球化下半场的特征、风险以及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新的变化。 在金融层面,要企业走出去,银行必须先行,加速海外的布局,支持企业在那里的投资,提供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有的一拼”的融资成本。 在政府层面,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有更多包括税收、外汇等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和切实的落实。 陈玉树坦言,政治因素、贸易壁垒、当地民情等都对民企海外投资带来挑战,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下导致了很多不确定性。 “比如说我们在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等国拓展业务时,由于采购的原材料受到汇率不断变动的影响,造成了我们很大的损失,当地政策的不透明也让我们有一些被动。”陈玉树建议,未来国家对于民企“走出去”的相关法律体系应及时完善,加强支持政策力度,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民企“出海”保驾护航。(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