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的当天,在由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17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慈衔??患径染?檬?莘浅A裂郏?幸恍┰?蛑С帕苏庋?慕峁????币睬辈刈乓恍┪侍夂吞粽健?/p>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 中新社 李慧思 摄 数据亮眼,三大支撑 目前经济数据确实非常亮眼,主要三个方面原因支撑了这个结果: 一是周期性原因。 从内部因素看,经济周期相对较长,有一定延续性。可以看到,经济总体数据,包括增长以及其他数据的向好,尤其是与去年上半年,包括2014、2015年整体货币政策以及对房地产市场不断地政策引导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经济的整体走势相当好,也相当亮眼,今年一季度延续了这个走势。 另外,也有滞后因素。比如2013、2014年整个房地产交易不是特别好,采取一些政策对它进行良好的引导,但这个政策并不会在当时发生作用,使它马上就向好,会产生滞后。 一季度的数据良好,也有过去政策对它向上的拉动的作用,是一种滞后反应。去年下半年相对收缩或者严控政策,结果实际上还未完全显现出来。 此外,现在出现比较多的就是超调。现在一季度的数据也好,或者不止一季度,在每一个延后数据都可能存在着超调,这也是一个周期性的内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可以看到,世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比如说美国在3月加息时,耶伦已经非常明确表示,美国的复苏迹象非常明显,已经从复苏转向过热了,如果现在不加快加息步伐,恐怕将来会被迫加快加息步伐。特朗普上台以后,也使得美国的通胀预期非常明显。 去年和前年,整体来说欧洲形势不容乐观。但实际欧元区一季度的数据相当不错,尤其3月份 PMI(采购经理指数)已经创了6年最高,达到55.4%。 二是结构性因素。 从内部看,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前年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实际上导致了市场整体供求发生了变化。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很大因素是上游产品供求变化。 此外,企业营商环境改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不断促进民间投资等。 从外部看,结构性改革从全球来看非常明显。大家过去的共识在崩塌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使得人民币汇率得到了一定的支撑,在目前情况下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中国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一些项目也在不断地落实或者落地当中,这对于经济增长也是一种促进。 三是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关系,目前中国寻求一个新型大国关系,尤其在特朗普上台前后,或者说在他执政初期,全球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都存在着非常茫然的不确定性的预期。目前“习特会”达成了良好的共识,在很多方面,应该说愿意求同存异,这种关系看作当前全球国际关系以及国际经济的奠基石。 潜在问题,不容忽视 从外部来看,不确定性很强,未来面对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了。比如,欧洲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多年以来终于突破了2,但是到了3月份的时候CPI又降到了1.5%,所以不确定性很高。 特朗普表示不把中国作为一个货币操纵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留了一手,将来可不可以有另外的法规使得所谓的汇率变成一个补贴。 所以在地区冲突有可能会爆发或者有潜在危机的时候,外部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很强,而中国要考虑在其中如何摆正位置。 从内部看,一是周期性里除了延续以外,还有滞后和超调的问题。比如房地产问题,企业投资进入尾声状态,高点已过,确实从3月份M1、M2看到在递减,所以企业活跃度是不高的。但房地产显现一个新的迹象,3月份居民短期贷款突然上升了,因为长期贷款下降了,创历史最高。 另外房地产可能显现出另一种迹象,融资转向了,包括信托和海外发债上升,3月份房企票据和债券融资环比上升348.57%, 从这点来看,一方面说明房地产目前可能高点已过,就是滞后和超调的问题,现在已经不是完全真实的状况,未来如何值得警惕。 二是上游价格。去年到今年,包括工业PPI非常喜人,一季度南华工业指数创去年11月以来最低,焦煤、焦炭包括螺纹钢大幅度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变化非常快的形势下,今年一季度还有这种成绩,接下来形势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三是要警惕反转。一方面是超调,在目前的状况下,全球都进入金融周期的高点,市场特别敏感,它的预期往往都是超调的,而且超调特别快。在这种状况下,越是有一个迹象超过大家预料的,越要警惕可能是一种超调,马上会发生反转。 另一方面,现在防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控目标。现在虽然利用了多种工具进行精细化政策,但是所谓结构性收缩或者说边际收缩,多少会带来流动性的收缩。 总结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审慎乐观,严阵以待。 (本文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丛凇肮?锹厶场??017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实录。)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