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至明斯克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从兰州新区中川北站驶出。(资料图)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0日电 (记者 徐雪)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初期,这里仅有贫困落后的农业村镇,土地贫瘠,风沙肆虐。 短短五年时间,一座现代化新城在曾经的荒地上崛起:八大产业初步集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57%,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山水林田一体生态效益初显…… 活力新城崛起 保障改善民生 兰州新区境内,公路两旁可见通过荒坡植绿方式实现的绿色通道。(资料图) 杨艳敏 摄 5年前,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的赵良霞,选择在兰州新区就业安家,“现在好多同学看中新区发展前景向我打听相关信息,今年新区面向全国招聘600余名教师、医务工作者,报名人数近2万人,竞争十分激烈。” 兰州新区规划建设了总办学规模15万人的全国超大职业教育基地——新区职教园区,其中由原来24所中专及职业院校合并组建的4所职业院校集团全面建成,将于今年9月投用,迎来近4万师生入住。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建成投用标准化幼儿园16所、中小学校12所,在建医院6所,现代教育体系、医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在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当地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累计完成新区财政民生支出17.83亿元。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8万元和9200元,是开发建设前的2.6倍和2.3倍,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来自甘肃永登县的胡正秀在新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园丁工作,她多年前曾不止一次来过这里贩卖蔬菜水果,“那时候的农民都很贫困,地里只种些粮食,没有蔬菜。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的生活好了几百倍。” 兰州新区1路车公交司机张复文家住秦川镇五道岘村,这些年的变化被他看在眼里,左邻右舍盖起了新房,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以前和自己一样常年在外奔波打工的兄弟姐妹也都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优化政策环境 投资热土百业兴 兰州新区打造“多湖水城、生态绿城”,从“引大入秦工程”取水构建人工水系,满足周边农田灌溉及南北两山绿化用水。图为远望生活区一角。(资料图) 钟欣 摄 来自江苏的商人张占勇认为兰州新区“大有文章可做”,于2014年成立现代农业公司,不仅不同于南方的市场竞争激烈,这里病虫害少,日照时间长,土地经过改良后,可以种出南方的芦笋、黄秋葵等20余种绿色农产品,受到周边省份民众的青睐。 兰州新区坚持“招真商、扶实商、奖优商”,实行“普惠制”产业扶持政策,在投资奖励、税费奖励、生产要素补贴、科技创新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并从洽谈对接、落地建设到建成投产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张占勇还与兰州新区西岔镇、中川镇、秦川镇签订了统购统销的协议,建立万亩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并计划以“订单式种植,保护价收购”带动上万名农民增收。 2017年初,兰州新区在甘肃省率先开展“承诺制”、“零收费”试点,将环评(重特大项目除外)、能评、施工图审查等8项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改为企业自主实施的承诺事项,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37个工作日缩减至45个工作日内,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政府部门也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理念。”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说,兰州新区打破原有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部制、大社区、大服务”原则,调整优化管理机构,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社区管理服务”架构。 五年来,兰州新区大力培育和扶持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快八大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58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 特别是中国移动、绿地集团、正威集团、吉利汽车、青岛啤酒等34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落户新区,为新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始于安徽合肥的水性科天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兰州新区,短短两年多时间,水性科天已建成西北最大的水性涂料生产基地,并成功实现每年10万吨水性涂料、50万吨水性聚氨酯树脂、8000万米水性合成革的“航母级”生产规模。 向西开放新平台 打造国际物流中心 兰州新区盛开的玫瑰吸引游人驻足。(资料图) 杨艳敏 摄 杨建忠称,对外开放的核心要发展商贸物流,让我们的产品“走出去”,把国外的一些好的产品“引进来”,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将进出口贸易都做起来。 兰州新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与哈斯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近40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合作,近20家企业的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副主任张杰介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一带一路”通往中亚、西亚、东欧的黄金枢纽港,从兰州出发陆路抵达荷兰鹿特丹仅需13天,比海运缩短了近一个月。 张杰说,保税区自2015年底封关运营以来,累计注册企业已经有220多家,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0多亿美元,开展业务主要面向欧洲、东南亚、中西亚等地区,涉及手表、集成电路、相机镜头、芯片电阻和手机触摸屏等产品。此外,保税区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东盟馆”、“欧洲馆”已开业运营。 兰州新区物流通道日益畅通,兰州到达卡国际货运包机开航,开通运营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70多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南亚班列被列为全国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正在争取开通兰州至瓜达尔港的国际货运班列,争取开通兰州至广西、天津进出口专列,推进铁海联运,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 兰州新区商贸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坚民介绍,依托新区中马铁路和北站货场规划建设的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面向向新区在建企业和施工工地以及建成投产的企业等提供安全、便捷、省心、低成本的商贸与物流服务。同时,“兰州号”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在新区北站物流园实现首发,目前在北站物流园实现常态化运营。 兰州新区还鼓励引导市区企业向新区拓展,累计实施“出城入园”项目47个,总投资447亿元,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始建于1953年的兰石集团“出城入园”后,在兰州新区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生产的钻机通过便利的物流通道远销至埃及、伊朗等地。 生态效益初显 构建田园综合体 兰州新区打造“多湖水城、生态绿城”,从“引大入秦工程”取水构建人工水系,满足周边农田灌溉及南北两山绿化用水,同时形成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水景景观以达到改善小气候的功能。 由于当地的土壤盐碱性较强,很多适合在兰州市区种植的植物,在30多公里外的兰州新区却存活不了。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经过不断地尝试,将20余种乔木、灌木、花卉收录入适宜种植的名单中。 五年里,兰州新区累计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8.27万亩,不仅荒山变绿,“飞沙走石”的现象也十分少见。 杨建忠称,兰州新区下一步将打造田园综合体,将林、果、花、草立体化发展,通过该途径实现农业的成倍的增长,还可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目前,玫瑰、牡丹、向日葵这“三朵花”已成新区靓丽新名片,衍生发展出的玫瑰油、牡丹油、向日葵油“三桶油”正在成长为新区特色产业。每到花季,从四面八方赶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