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经济学家热议金融强监管:同业大缩水,去杠杆是持久战 2017年无疑是金融强监管的一年——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银监会对银行系统展开“三三四”大检查、资管新规登场……2018年新年以来,对同业存单和券商债券回购和代持交易的监管新规也已浮出水面。 近期,以“新时代、新战略、新征程”为主旨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第六届年会举办,30多位中国各类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济济一堂。在各类讨论中,对去杠杆和金融强监管的回顾和展望尤其热烈,各位首席普遍预计,中国的去杠杆进程仍将持续。 “从海外经验来看,美国去杠杆去了整整六年(2008年到2014年),杠杆率在2014年达到低点,此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而欧洲的去杠杆进程也盘旋了近六年。经历了一年的去杠杆,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趋稳,不再持续上升,但仍处于高位。”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表示。他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去杠杆进程才刚刚开始。 强监管下,同业的收缩最为明显。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其余额分别比年初减少2.8万亿元和8306亿元,挤压出了银行业虚增的泡沫。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此前对记者表示,其研究发现,中国整体负债率在2017年二季度达到GDP的268%,较2007年增加119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尽管降幅很小,但这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整体债务的下降。”各界预计,未来中国去杠杆将进入新阶段。 去杠杆初见成效 始于2016年四季度的去杠杆,率先以银行间市场为主战场,央行通过“收短放长”、提升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来去杠杆;此后,从更微观地层面,银监会于2017年3月末启动轰轰烈烈地推进“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截至目前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同业业务更是因此大缩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央行从2017年开始表外理财明年正式纳入MPA广义信贷范围,“以前只管表内一部分,但实际上表外这部分很多也是带有债务融资的特征,而银行的表内这部分都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资本充足率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就是控制杠杆率,但由于表外产品本身并不占用资本,而实际上杠杆是比较高的,因此打破刚兑也是出于对控制杠杆的考虑。” “在2011年我们启动金融改革之后,金融就朝着离实体越来越远的路上走,”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2017年8月时央行决定将把同业纳入MPA监管,同业的量也急剧下降,我觉得是找到了一个重点。” 根据央行201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自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央行计划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报告》表示,此次调整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 据银监会数据,2017前11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同业理财累计净减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年初减少5888亿元。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50%以上降到19%。目前银监会已经推出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打掉非标通道业务,表外业务的正式监管政策也在酝酿之中。 央行参事盛松成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也提及,数据显示,银行表内外金融市场业务杠杆率均有所下降。银行表内的金融市场业务杠杆率为166% ,比上年末下降6个百分点;表外同业杠杆率为250.3% ,比上年末下降68.8个百分点。 此外,基金业降杠杆、压通道也在持续。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规模为30.19万亿元,比2月末下降10.6%。其中,“通道”业务下降更加显著,比2月末下降11.4%。 去杠杆是持久战 中国的金融强监管并不会就此结束,多位首席认为,2018年去杠杆的趋势仍将持续。 此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强调,有人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解读为“放弃去杠杆”,是一种误解和误读。他还指出,包括去杠杆在内的“三去一降一补”是今后五年都要坚持的任务。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的总闸门,这也是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总闸门。 “我们经济增速其实是在潜在增长率之上的,意味着过热,通胀也开始提升,就业情况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去杠杆的政策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俞平康表示。 他表示,对比欧美去杠杆的经验,经历的时间非常之长,“次贷危机后,我们看到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美国都有一百多家银行破产,这在中国难以想象,而在美国历史上只是小菜一碟。” 首席普遍认为,中国将采取循序渐进的过渡性机制来维护全局稳定、防控金融风险,但去杠杆目前仍然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整体杠杆率只是处于稳住的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海斌认为,整个去杠杆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1. 放缓去杠杆速度;2. 保持整体非金融部门债务相对稳定,降低企业部门负债率;3. 降低整体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近期数据显示,去杠杆已经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移动。”朱海斌此前对记者称。同时,信贷质量和投资效率也在好转。 不过,杠杆其实是一个中性的词,“经济要发展,肯定还是要加杠杆,关键还是在于杠杆加在什么地方。因为经济活动要起来,大家要开始进行投入生产、开始借贷,这时杠杆自然而然要上去,”俞平康强调,“未来,我们希望这些代表生产力比较高部门能够加杠杆,而对于高能耗产业能降杠杆。” 新年金融监管陆续出台 其实,2018年伊始,各项监管政策就已经陆续出台。 1月4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共同下发《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302号,下称“302号文”),对债券回购和代持交易作出了明确限制。 此前,债券代持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债券交给其他机构代持,获得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者通过代持出表,可以规避持有单只债券上限的规定。而此次302号文则对这些“灰色地带”作出了明确指引。 此外,“302号文”还对银行、券商等正逆回购余额作出了规定,并首次限制了券商自营业务的回购杠杆。具体而言,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含开发性银行与政策性银行)自营债券正回购资金余额或逆回购资金余额超过其上季度末净资产80%的,需要向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报告。交易员表示,这对部分中小券商的自营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 日前,也有媒体证实,此前债券圈小规模流传的央行已经重新设定2018年同业存单年度备案额度测试公式一事属实,等同于将同业存单一起纳入了同业负债1/3考核的指标内。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海波解读称,未来,如果(同业存单+同业拆入+卖出回购+同业存放)/总负债的比例超过1/3,就不能再新发同业存单备案。 早在去年9月,证监会就盯上了同业存单。当时证监会正式发布针对货币基金的新规,即未来货币基金投资AAA以下评级的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能超过10%,其中,单一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比也不能超过2%,这意味着货币基金投资产品评级更高,资产配置需要更分散。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