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留学辅导
鸣挚海外家政服务
代购代带网
人口普查
买书

英国伦敦华人网 - 英国伦敦第一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金融监管新格局:用综合监管防范系统风险

2018-3-14 06:36|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91| 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摘要:   金融观察   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必须厘清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关系,探寻中国金融业高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潜在的风险以及化解之道。 ...

  金融观察

  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必须厘清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关系,探寻中国金融业高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潜在的风险以及化解之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3月13日举行。其中,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机构改革是最重要的议题。根据议案,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此外,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已有迹象表明改革力度不会小

  在机构改革方案真实面纱揭开前,就已引起各界遐想。此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要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86项改革措施逐项检查落实、总结经验教训。

  如今,方案已定,改革风向大幅转向党和国家机构。正如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的是要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的弊端,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其中,金融领域的改革尤为引人关注。

  事实上,“一行三会”近日耐人寻味的集中表态就已透露出“一行三会”是机构改革重点对象,意味着力度不小。有专家表示,“保险和银行业务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监管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资本约束的监管——银行业是巴塞尔协议I、II、III,保险业是偿一代、偿二代,所以监管合并的逻辑可以理解。”这类监管体制实质是“双峰”模式,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都是如此。

  另一个迹象是:自2017年4月保监会原主席项俊波因严重违纪被查后,保监会主席一职一直悬空至今。应当注意到,保监会主席的缺位并不影响改善金融监管——银监会、保监会近年来出台多个类似的监管政策,很多政策的思路和表述都比较一致,这使得市场对银监会、保监会甚至证监会部分职能合并的方案有了更多想象。如今,金融领域机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表明中国进入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新时代。

  厘清金融与实体关系,改革势在必行

  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期和关键跨越期,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下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正持续暴露,金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具体来说,当前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存在着业务重合以及目标不一致的突出问题,往往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长期以来,国内在分业监管的制度下,银行、证券、保险各有自己“一亩三分地”,各管一块、各管一段。但在资本过剩的现实背景下,国内市场肆意滋长的金融“创新”,已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金融业态。面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管一块的金融监管制度已经有心无力了。

  再者,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机构过度膨胀,各类金融创新“野蛮”生长。中国社科院在去年发布的《中国金融业高增长:逻辑与风险》报告中称,考察金融业增加值这一核心指标可以发现,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4%迅速攀升至2015年的8.44%——该数值不仅高于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高于美国、英国等传统经济发达国家。

  值得警惕的是,2012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意味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关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必须厘清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关系,探寻中国金融业高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潜在的风险以及化解之道。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快速增长与工业占比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可以用两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比、增加值增速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组数据来说明:

  从增加值占比来看,2012-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同期工业增加值占比则快速下滑;从增加值增速来看,2012-2016年金融业增速全部高于工业增速,除2016年外均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速;从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2-2016年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8.9%、9.5%、16.4%和7.1%,而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显著下降,分别为40.59%、37.9%、35.3%、30.4%和30.7%。

  宏观层面,中国金融业发展过度,已经被决策层认可。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日前表示,中国要处理金融业过度膨胀的问题,未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实体经济行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此前也表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中国极为重要。

  借改革东风,理顺证券市场制度

  可以看到,当前中国分业监管难以适应现实中早就形成的混业经营,企业大肆进行监管套利,以至金融乱象丛生。比如,在分业监管情况下,“分段式监管”导致资金、股东均穿透无效。央行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继续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明确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资本充足、关联交易等监管要求,探索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从现在的国内形势和中国央行的坚定表态来看,综合金融监管的思路占了上风。尤其是目前事实上已经混业经营的金融业态,难以回到分业经营。中国的潜在金融风险是系统风险,而不是分类的局部风险。因此,要防范金融风险,必须进行更加系统的、综合的金融监管。

  自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来,国内金融领域的改革正在持续深入。从诸多信息来看,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不排除中国央行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对于金融行业来讲,2018年作为十九大开局之年,是金融行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现在,中央大力推动包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内的机构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出来了。不过,诚如专家所言,在其下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安排则是改革能否落实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具体的落实和实施,金融制度改革就停留在空喊阶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借此次机构改革的东风,理顺证券市场制度,推动一些久拖不决的改革,补好制度建设的篱笆,对国内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周子勋(财经评论人)

最新评论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伦敦华人网

GMT, 2024-11-25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