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近期舆论持续关注叙利亚局势,法国《欧洲时报》刊文称,美英法对叙利亚的导弹袭击结束后,虽然俄罗斯呼吁联合国安理会谴责西方国家的行为,表决未获通过;但与此同时,美英法在动武之后也开始寻找外交途径。15日,三国宣布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一份新的决议草案,旨在持久性地解决叙利亚冲突。 来自美英法的空袭结束,生活还在继续,叙利亚地区派发粮食的车队经过之处,人群紧随其后,分发的大饼被哄抢一空,没有抢到大饼的人只能在地上寻找遗漏的饼渣。 文章摘编如下: 4月16日法国《世界报》的大标题写道:“叙利亚:空袭之后外交牌的不确定性”。文章说,美国、法国、英国对叙利亚进行空中打击采取了避免使局势升级的方式,现在试图打“外交牌”。 本来,欧盟是一致支持针对叙利亚境内目标进行导弹空袭的。但是,日前欧盟外长在卢森堡召开会议后,发表的共同声明却显得措辞谨慎。 欧盟外长声明中仅仅对美国、法国和英国针对叙利亚化学武器库的打击行动表示“理解”;欧盟支持旨在阻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所有努力。 这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欧盟外长声明所展现出的立场,与上周末欧盟一些成员国政府的表态明显存在很大落差。德国联邦政府当时声明称:我们支持我们的美英法盟友通过这一方式承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军事打击是“成功且适当的”。 阻止欧盟明确表态支持打击叙利亚的,显然是那些并非北约成员的欧盟国家,其中包括瑞典、奥地利、芬兰、卢森堡、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没有参与这次空袭行动。这体现了西方不同国家在如何处理叙利亚问题上的明确分歧。 轰炸之后,欧盟各国在头脑发热结束之后,终于有些冷静了。以法国为首的欧盟为什么在轰炸之后,愿意选择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叙利亚冲突呢? 首先,欧盟不愿意与俄罗斯正面冲突。 法国方面强调说,此次空袭并非意在挑起对峙。因此美英法盟军在实施行动之前,已经向俄罗斯提前发出了警告。据总部位于英国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透露,根据俄罗斯所掌握的情报,所有成为空袭目标的军事设施都已经在三天前紧急清空。美国方面还指出,在选择袭击目标的过程中,西方盟军刻意排除了任何波及俄罗斯军队的可能性。 其次,欧盟真的没有能力再接受更多的战争难民了。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表示,美法英打击叙利亚一定会有后果。他还提醒欧洲:任何在叙利亚的微小过当,都可能导致新移民潮涌向欧洲。 第三,法英为首的欧盟“认识”到了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其实,法英除了在显示自己“大国”地位,刷一下“存在感”的情况下,会跟风美国,在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是倾向于在国际法框架内解决问题。 其实,美国及其盟国也已经意识到,突袭叙利亚军事设施能带来的袭击效果,早已消失殆尽:轰炸既不会让叙利亚的平民立刻感受军事打击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改善,他们长期饱受战争痛苦。所以,国际社会要想持久性地解决叙利亚冲突,最后只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分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