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交付仪式。 吴凡 摄 中新网贵阳6月9日电 (冷桂玉 杨茜)6月9日,中国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交付仪式在贵州遵义市汇川区举行,标志着中国成为首个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批量交付核心产品的国家。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简称ITER)是由中、美、俄、欧盟、日、韩、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实验堆,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由于其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小太阳”。 此次交付的产品全部由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包括重力支撑(GS)、极向场线圈支撑(PFCS)和校正场线圈支撑(CCS)三个部分共18套。 中国首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支撑产品交付仪式。 吴凡 摄 “产品质量非常好,我们对此充满信心,项目产品整个制造过程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从产品锻造部分到最终的成品,再比如一些具体产品的焊接,都有相关的检验员把关,整个过程都得到高效管控,期间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得到了解决,为该项目顺利推进做出了极大贡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磁体支撑采购包负责人Kees介绍。 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万东海介绍,此次公司交付的“人造小太阳”项目磁体支撑产品,是ITER重要结构安全部件之一,负责支撑整个热核聚变实验堆的核心装置——磁体,其质量和进度关系到整个ITER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装配进度。下一步,公司还有6个批次的产品将陆续批次交付,整个计划是在2020年的3月份将所有的磁体支撑产品采购任务全部交付到ITER国际组织。 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主要是模拟太阳及其他星体上发生的核聚变,通过氘—氚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核聚变所需的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而氘—氚反应的产物没有放射性,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硫、氮氧化物,不释放温室效应气体,安全性高,是资源无限的理想能源。 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同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造基因组计划一样,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该计划约需耗时35年,耗资100亿美元,设计领域包括超导研究、高真空、生命科学、纳米材料等多种学科。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等7各成员涵盖全世界主要核国家。(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