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连续9年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奔向“新四化” 中新社北京7月30日电 题:连续9年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奔向“新四化”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在连续9年位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之后,中国制造转身向中高端迈进。近日,记者随采访团采访汽车、造船、航空等行业,感受中国制造新脉动。 高端化:以创新为支撑 中国造船业正在从粗放式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船舶。沪东中华投入巨资,攻克了超低温液货围护系统、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系统、动力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了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现在已经交付了19艘LNG船。目前市场份额高于日本,低于韩国。 资料图:海口海事局辖区LNG船舶船岸联合应急演练。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在中国商飞公司浦东基地,一架C919试飞飞机正在车间进行总装。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C919大型客机项目总经理吴跃说,从航空系统的发展来看,国内从飞机级、系统级再到设备级的产业链集成,C919的系统集成是最强、最成体系、最完整的。 据统计,2017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1.75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2.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近年来,中国制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成体系走出国门,大飞机、量子通信、海洋工程装备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智能化:紧跟世界制造业大趋势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从2017年下半年,中国商飞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机器、软件、设备、机器人进行互联互通,建成了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可以24小时作业的智能产线。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被应用到智能制造中。 资料图:成都航空飞行员正在做飞行前的检查工作。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使相应工序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七成左右,在确保作业安全和质量稳定的基础上,将产品建造周期缩短10%至15%,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产品质量和建造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类似的智慧车间、智能工厂在中国已开始应用。从2015年到2017年,全国一共有20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初步统计,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最高提高两倍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最高降低60%;有19家试点示范企业实现了对105家相关企业的复制推广。 绿色化:工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仍然占全部能源消耗70%左右,工业绿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截至目前,中国工信部已经公布两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400多家工厂被评为绿色工厂。 对于汽车业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绿色制造的一个方向。在杭州,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万向集团累计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的清洁能源自研发、并购、投资行动。至目前,万向集团拥有了在动力电池、启停电池、储能电池等生产研发能力,全球拥有7个研发基地和制造基地,电池业务订单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资料图:车展上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据统计,中国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2015至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约1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约19%。 全球化:与世界共赢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何映昆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挥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资源的成本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例如中国的大飞机已融入全球产业链。在中国国内,数十家企业成为C919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包括沈飞、成飞、宝武钢铁等。国外供应商也有19家,主要是系统供应商,包括发动机、液压系统、航电系统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霍尼韦尔等巨头都是C919的供应商。 吉利汽车更是受益于合作共赢。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双方开发出CMA机构,沃尔沃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XC40车型被评为2018年欧洲年度车,吉利在此架构上开发出来的领克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2018年,中国在汽车、航空、造船领域推出对外开放新措施。专家表示,这会倒逼中国制造加大创新力度,主动转型升级,与全球制造业合作共赢。(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