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机场“齐”字型效果图 中新网青岛2月1日电 题:青岛新机场借力技术创新建设东北亚航空枢纽 中新网记者 杨兵 胡耀杰 “青岛新机场主航站楼目前采用了世界最大的整体不锈钢金属屋面工程,面积达22万余平方米,相当于37个标准足球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八局四公司”)青岛新机场项目经理张志华1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上表示。 张志华称,青岛新机场航站楼是全球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的航站楼,以一期工程的“海星”状,整体完工后的“齐”字状为布局,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融合了青岛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该航站楼面积47.8万平方米,近机位73组,为中国同体量机场之最,特别是联检大厅居中,登机最大步行距离550米,45分钟内实现中国国内中转,达到全球领先标准。 进入内装阶段的青岛新机场航站楼。 王广滨 摄 据悉,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转场运行的青岛新机场被国家定位为“东北亚地区重要航空枢纽”、“面向日韩的重要门户枢纽机场”、“京津冀、长三角机场群中心节点机场,国家级备降场”,规划建设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与航站楼贯通,与高铁、地铁无缝连接,垂直换乘距离不足百米。 张志华介绍说,青岛新机场是中国首个高铁、地铁同时下穿机场航站楼项目,施工过程中无类似经验可供参考。若按常规,高铁、地铁的施工将对航站楼约11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造成影响,且其施工进度也会对航站楼施工形成制约。为此,施工单位自主研发高铁、地铁不减速穿越航站楼主体倒序施工综合技术。新技术以高铁、地铁顶部航站楼主体结构倒序施工为总体施工组织思路,采用桩基共享、一塔多用、“隔振减振”及钢管柱“一柱到顶”等创新施工技术,在保证施工过程结构安全、质量的同时,各施工阶段达到平衡统一。 中建八局四公司青岛新机场项目总工程师丁党盛表示,他们在该项目的多个施工环节采用了许多中国国内,甚至世界领先的技术手段,如以0.5毫米的“445J2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板材”作为屋面材料,这在中国国内机场建设上尚属首次,与传统的铝合金、镀铝锌钢板等材质的屋面相比,该板材不仅耐腐性强,其优秀的焊接与力学性能使后续施工事半功倍。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还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2018年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2454万人次,居中国机场第15位,通航航线192条,其中包括飞往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俄罗斯莫斯科、澳大利亚悉尼等地的国际及地区航线32条。作为面向日韩的重要门户枢纽机场,青岛机场每天往返日本、韩国的航班55架次,新机场投入使用后,对日韩两国的航线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 青岛新机场位于青岛胶州市胶东镇,于201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15.66亿元人民币,运行等级为4F级,其中的2条平行远距跑道,长度3600米,间距2184米,可起降空客A380、波音787等目前所有大型客机。未来,机场二期工程还将新建2条平行近距跑道。届时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的保障需求。(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