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达沃斯的关键词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三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于7月1日至3日在辽宁大连举行。图为夏季达沃斯论坛主会场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外景。新华社发 7月1日,8位大连市民代表走进2019夏季达沃斯会场,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与市民代表在会场交流。刘勇摄/光明图片 “气候变化与全球经济之间有重要联系,尼泊尔有75%的领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因此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冰川的融化让农业受到了很大挑战。”尼泊尔外交部长贾瓦利在2019夏季达沃斯上表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靠一个国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各国团结协作。 绿色发展一直是达沃斯的重点议题,也再次成为本次夏季达沃斯的焦点议题之一,中外嘉宾们为绿色发展碰撞观点、建言献策。 倾听中国声音 分享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是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而随着《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在实践当中遇到的阻力不断,兼顾发展与环境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难题。在“气候变化:下一场金融危机?”分论坛上,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对气候变化提出了两种应对思路:一方面有备无患,在政治、计划、研究、监管、统一行动等方面做足够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开拓新的方案。 近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赢得了世界赞誉。“倾听中国声音”是本届夏季达沃斯中外方嘉宾们的普遍愿望,围绕绿色发展这一话题,中方嘉宾在会上提供了中国方案。 绿色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底色,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中国愿意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绿色发展经验为全球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他介绍,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在5个方面重点推进,包括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通过绿色联盟平台,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答案;完善“一带一路”对接机制,规划、加强生态环保标准和对接;通过金融监管政策的引导,建立绿色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化发展;构建绿色“一带一路”项目管理机制,依托已经开通的“一带一路”环保数据大平台,规避潜在的风险;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加大人员交流,和共建国家一道提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 “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还包括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创新、绿色金融,目前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谈到绿色发展时这样表示。他认为,过去把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对立,而如果把它们看成是一个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会发现绿色发展不是在做减法,而是在做加法、做乘法。“绿色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它不是给传统发展方式打补丁,而是与传统工业化发展并行,并最后会取胜的发展方式”。 借鉴多国经验 探索各自模式 近年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纷纷拒绝外国垃圾进口,引发热议。而连日来中国上海等地推出的垃圾分类新政,也成为“刷屏”焦点。垃圾究竟如何处理、如何分类?在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有不少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妙招”。 在主题为“全球巨大数量的垃圾处理引发的资源循环利用”的会议现场,丹麦嘉士伯集团监事会主席弗莱明·贝森巴赫分享了在资源再循环方面相对领先的“丹麦经验”。他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丹麦就形成了以控制垃圾源头、再循环利用、焚烧发电供热、填埋的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目前,丹麦的垃圾再循环系统包括家庭垃圾、工厂废物、建筑垃圾等,尤其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率方面居世界之首。丹麦99%以上的啤酒瓶和汽水瓶被循环利用,29家垃圾处理工厂为98个城市服务,还有10家类似工厂在建设中。即使如此,贝森巴赫依然满怀忧患:全球垃圾处理目前还是以“倾倒”和“填埋”为主,这很不利。“如何减少塑料和瓶子的高频使用,改变消费方式?这需要加大回收利用方面的循环产业开发,而单靠一个国家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需要不同国家合作,尽快达成共识、付诸行动”。 如果说丹麦作为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有着“先行优势”,那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则更有着值得“后发国家”借鉴的地方。巴西Plataforma Verd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奇科介绍,巴西通过有效的立法使分类回收垃圾颇见成效。“2010年,巴西通过了固体废弃物国家政策,使得一些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领先全球,例如饮料罐和PET塑料。在欧洲,PET塑料的回收利用率为20%,而在巴西为60%。”他认为,巴西垃圾分类体系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劳动密集型的合作社运营模式,该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合作社、消费者和回收利用企业等共同参与。 没有完美的经验,只有不断完善的模式。分享经验的两位外国嘉宾都认为,环保的政策、流程、技术等层面都需要不断探索,而国民素质教育更是长久的课题。让绿色发展意识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加强对年青一代的环境教育,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任重道远。 绿色科技助力 绿色发展加速 “无垃圾社会”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走近它的过程中,科技的发展必将助人类一臂之力。在论坛上,可口可乐亚太区研发部副总裁黄晓燕透露,可口可乐发明了植物环保瓶,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回收,“相当于降低了100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她还向在场嘉宾展示了用可口可乐回收饮料瓶制作的包和衣服。“可口可乐将在2025年实现所有包装可回收,2030年回收利用整个公司100%原材料,其中50%在全球包装系统中将实现循环利用。” 在践行环保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也不甘示弱。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建秋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乳品企业发展短短20年间,从最开始粗放发展到现在不少企业改成绿色产业链,从源头种草养牛到生产终端都要求合作伙伴要低碳、环保、绿色化。“仅去年我们的环保投资就达到3亿元。”张建秋介绍,为践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伊利在新西兰、泰国等地投资时把国内的绿色发展标准和方案带了过去,今年更是与34个国家700多个公司建立了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 对于与会嘉宾来说,科技带动绿色发展的体验在论坛举办地大连就可以立刻感受到。今年夏季达沃斯上,100多辆电动汽车服务会议,并首次使用纯电动大巴车。国网大连供电公司对部分充电站、充电桩进行升级改造,只需下载“国网e充电”手机客户端,就可实时查询大连所有充电桩信息,并通过手机应用扫码快速充电缴费。为保证论坛期间的用电,大连各处的智能电表派上了大用场——通过它上传、收集的能源数据接入“智慧能源大脑”,可以为客户自动生成能源服务方案。这项自愈式电网为解决论坛期间可能出现的用电高峰问题提供了保障;而且,大连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示范城市,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以电能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生态系统,将借此收获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相信远道而来的各国嘉宾将在这里切实感受到一个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加速前行的中国。 (本报大连7月2日电 本报记者 吴琳 刘勇 张斐晔)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