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长三角崛起的创新高地 新增孵化或引进企业122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34.93亿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2805人,外籍常驻人员2093人——作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自批复成立始就被寄予厚望。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江苏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宏大布局下,江北新区用它的国际化笔墨描绘“最近的未来”。 以小带大,高起点谋划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一款新型柔性材料已进入小试阶段,它可通过3D打印机生产定制人工皮肤,帮助烧、烫伤等患者康复。记者了解,研究所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四川大学,落户江北新区,看重的是当地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执着。
相比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民营性质。这也意味着,这家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它采取的是一种以‘小公司带动大公司’的全新模式。”园区负责人介绍,该研究所由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核心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建设,三方均出资入股。持股比例上,核心团队占60%。其创新之处,在于核心团队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之高,以及核心团队的运营方式,“在其他地方,一般来说,核心团队的持股比例都在25%左右。” 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就坚持高起点谋划,更加注重将产业链与创新链相结合。 2016年,世界知名半导体生产企业台积电在新区投资30亿美元建设新厂,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但较高的流片费用拔高了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我们利用芯片设计优势将多家企业需求进行整合,帮助企业减少了投入。”创意电子(南京)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总监黄明坤说。 一批服务于创新的优质资源正在加速集聚。去年,江北新区成立一站式“自主创新服务中心”,集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服务为一体,激发了新城的创新热潮。 为“芯片之城”提供“芯动力” 江北新区是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一核两翼”中的关键“一核”,新区确立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的整体发展战略,重点吸引全球集成电路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国际领先的自主可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入驻,着力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创业企业。 5月,“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在南京举行,这是江北新区参与主办的全球行业盛会。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家企业参展。举办世界半导体大会,与江北新区的产业布局相得益彰。 “作为省、市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我们要发挥好自身区位优势,将新区打造成为推动江苏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 日前,江北新区正式发布《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人才引育,积极推进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建设,覆盖了人才引进、留才奖励、人才培训培养、生活配套4个方面共10条举措,不仅设立了IC设计专项奖,还将给予核心团队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同时在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优惠扶持,建立起从集成电路人才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为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建设提供“芯动力”。 强强联合,有名头更有实效 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江北新区遴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建设集研发与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北新区要以自身产业基础为出发点,实现‘强强联合’。”江北新区科创局局长方靖说。 江北新区是亚洲领先的基因测序基地,但在基础性研发等方面存在短板。为此,他们强化先进技术招引。目前,江北新区已落户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是剑桥大学首次尝试用市场合作模式设立的海外科创中心,也是在中国唯一以剑桥大学校名冠名的科创中心;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的相关研发成果已产业化落地;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项目已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2018年,江北新区签约新型研发机构已汇集数十位知名专家,累计孵化和引进企业197家。 除了“请进来”,江北新区还积极“走出去”。江北新区先后在美国硅谷、英国牛津、剑桥、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建设新区海外创新中心,形成新区引进集聚海外创新资源的联动网络,实现了海外人才团队和创新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保障,累计对接海外项目150余个。2018年,新区在瑞典设立北欧离岸孵化中心,该中心成功孵化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等领衔开发的9个国际化研发项目,并于今年引进江北新区“中国·北欧创新合作示范园”。今年6月中旬,江北新区又在伦敦新设立了离岸孵化中心。 1月,江北新区印发《深化创新名城先导区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国际化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长江以北7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崛起一座“国际范儿”创新主城。 (本报记者 郑晋鸣)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