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国际教育博士研究的后遗症之一,在于喜欢琢磨事物间的异同。每当看见大字标题报道某某事物为“创新“,总忍不往其它国家或地区瞅瞅,在历史长河中瞧瞧,以确定事实是否真是创举,还是由于各种原因,某时某地的经验被遗忘。 英国的大学在伦敦开办分校就是例子之一。尽管英国媒体称其为“新尝试“,但是在我看来,伦敦分校应归类为“熟悉的陌生人”。大学在海外开办分校,已非新生事物。 统计显示,2011-2012学年,全球571,000学生在海外学习着英国的学位课程,英国在海外分校与跨国合作办学方面,可算是佼佼者。大学在国内办分校,亦非最新创举,中国内地部分高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陆续在异地开设分校,办学方式从“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英国大学在首都伦敦开设分校,在媒体笔下成为新奇事物,引来公众关注。 伦敦分校办学状况
东英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EA)是第一家在伦敦开设分校的非伦敦英国高校,通过与私人组织INTO University Partnerships合作,UEA伦敦分校于2010月开学,共招收150名学生入读。不少高校紧随其后,纷纷在伦敦开设校区,包括考文垂(Coventry)、桑德兰(Sunderland)、坎布里亚(Cumbria)、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Glasgow Caledonian)、阿尔斯特(Ulster)、班戈(Bangor)、利物浦(Liverpool)等大学及威尔士圣大卫三一学院(The University of Wales, Trinity Saint David)。
伦敦分校的课程涵盖语言培训、短期进修、在职学习及学位课程。除坎布里亚大学伦敦分校的课程只专注于师资教育,其余每所伦敦分校均提供商业、金融与管理课程,班戈大学及圣大卫三一学院的伦敦分校实际是商学院分部,大多数分校同时提供英语语言课程,个别学校推出特色项目学位,如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的奢侈品营销及UEA的外交学。
这些课程明显经过精心挑选,考虑了市场需求,同时全方位利用伦敦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导地位。学生预期将“近水楼台先得月”,得益于专业人士或组织主讲的客座授课,并且亲身体验相关行业在伦敦的运作。
伦敦分校优势
伦敦生活(或伦敦体验),是伦敦分校的最大卖点。此处的伦敦生活,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将学习、工作与玩乐一网打尽 。读起来就像伦敦院校的“软文”,然而伦敦的天时地利人和,并非无中生有。
伦敦高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高调表现,让专家认为“伦敦毋庸置疑是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的中心”。全英国一百三十多所高等院校中,四十多所位处伦敦,也就是说,英国近三分之一的高校在伦敦!这其中包括五所罗素集团成员大学(英国24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组成的机构)。可以说伦敦本身就是一个巨无霸大学城,就院校数量来说,英国其它城市只能望其项背。
学生身处伦敦,将可以便捷使用各所大学的资源,如公开讲座、展览、学术研讨会、图书馆、档案馆等,其学术活动将不再局限于一所或数所大学,而是扩展至几十所高校组成的庞大系统。缴付一所大学的费用,学遍几十所大学,如此甜头,怎能不魅力四射?
作为英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伦敦企业数目众多,产业多元化,就业市场较其它城市宽广,为学生提供着众多实习、工作、课外体验等机会。
对于热衷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来说,伦敦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实际上,伦敦分校也以此优势吸引学生,强调它们与伦敦业界的紧密联系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此外,国际大都市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是其招生优势之一。各种博物馆、图书馆、画廊、剧院、音乐厅,充实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世界美食集聚、酒吧咖啡厅如云,日夜消遣类型多样。无惧与世隔绝,只怕活动太多。
简而言之,伦敦生活概括了学生日常生活、校园学习、兼职实习、甚至就业等方方面面。地方大学所在城市虽有能力提供这些环节,却不及伦敦展示的多样与全面。
当然,学生并不是唯一可能得益于伦敦校园的群体,地方大学也将从中受惠。最直接的观察是,地方大学将因此招收更多学生,尤其是非欧盟学生,从而扩大其在非欧盟学生间的知名度,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做铺垫。同时,伦敦分校将可能成为地方大学通向产业中心的桥梁,大学籍办学之契机,有望维持并深化与伦敦业界的联系,利于获取业界的支持,发掘合作机会。
几点担忧
让人意外的是,在伦敦分校蓬勃发展之际,带头人UEA于今年一月份宣布,其伦敦分校将于今年九月份关闭,此举不禁让人猜测其运作是否出现问题。将校园开设至远离大本营的伦敦,大学自然面对许多风险。
首先,本部与分校的管理如何兼顾。遥控分校,虽看似运筹帷幄,却可能无法深入了解分校的实际情况;更何况,离开与大学管理层及教职员工的“亲密接触”,学生难免将产生被搁置一旁之感觉;若另立分支,重新组建一支团队,甚至指派一名副校长负责,则可能增加大学的财政支出。
其次,分校的师资从何而来。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出色的学者队伍均是其核心。伦敦分校水准的高低,将取决于其聘用学者的质素。若分校与本部共享师资,则大学需保障学者在两地间的通勤畅通无阻,两处校园的课程均无误,学者不因通勤而产生额外压力,导致其教研水平下降。若师资需另外招聘,大学需确保分校师资的质量,而新增的教研人员与通勤费用,也将使大学的财政支出上升。
再次,如何保证分校的学生服务与本部一致。大学本部的学生享有校内系统配套设施的支持,包括图书馆、学生会、教室设施、住宿、餐饮、、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等,分校学生如何在身在伦敦,却仍然能够享用同等设施,从而得到完整的大学教育体验,将对大学的管理能力提出考验。
他山之石
文章开头提到,伦敦分校虽貌似陌生,其实已是熟人。内地大学建立异地分校时障碍重重,在疑惑声中起步,至今成为普遍现象。此过程中,内地的高校无论从战略计划高度,抑或具体操作层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参考。
若英国大学往东看,与内地大学建立交流机制,共同探讨大学在国内开办异地分校的相关问题,将利于双方高校的发展,并为中英高等教育合作开辟新的领域。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